close

《元明清官窯精品》新書發佈會現場。 陳超 攝重慶市收藏協會會長、《元明清官窯精品鑒賞》主編王雍剛展示新書圖錄。 陳超 攝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劉小青在新書發佈會上致辭。 陳超 攝
  中新網重慶12月23日電 (唐李嬡莎 章瑩)23日,重慶市收藏協會會長、重慶市工商聯(總商會)收藏商會會長王雍剛主編的《元明清官窯精品鑒賞》新書發佈會在重慶舉行。該發佈會由重慶市收藏協會、中國新聞社重慶分社共同主辦。
  王雍剛曾主編《楚辭與苗文化》、《海內外楚辭專家談楚辭》等學術性專著,對宋、元、明、清古陶瓷官窯及民窯精品的研究達40餘年,收藏了大批珍稀藝術品,得到故宮博物院、有關大型博物館及文物界專家、海內外名家的好評,其擔任會長的重慶收藏協會、工商聯收藏商會曾和中央電視二台、中國收藏家協會成功組織了全國最早的大型鑒寶活動,開創國內大型鑒寶活動之先河。
  據瞭解,《元明清官窯精品鑒賞》一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,遴選元、明、清三朝瓷器珍品編著成冊,著錄元朝、明朝、清朝至乾隆止的官窯精品數量多、品類盛、等級高,部分源於晚清大臣後裔家族、民國政府顯宦家族以及資深藏家手中,為海內外有關文博館稀缺或未予記載,評估價值逾百億元。
  王雍剛及他的團隊歷經數十年收藏中國曆代瓷器。為明辨真偽,這批官窯瓷器均進行了四重鑒定:每件藏品都邀請故宮博物院、國博等數名資深專家比對、探討,做出眼學鑒定的專家意見書;邀請硅酸鹽研究所·古陶瓷檢測中心對胎質成分進行檢測;司法鑒定機構採用科學方法進行了物證痕跡鑒定;司法評估部門根據市場價值比對作出藏品的價值評估。
  王雍剛說,近數十年來,圍繞元明清官窯,國外很多拍賣公司操縱中國的文化市場不斷推出各類品種,拍賣價格居高不下、逐年攀升,令人咋舌,買主大多是中國人。而在國內市場的拍賣圖錄上則罕見元明清官窯的身影,一些專業人士甚至有中國沒有元青花的說法。“無論何種古官窯瓷器,都是我們的先祖用心血燒制出來的結晶,它的發源地是華夏大地,它的根就是中國。”王雍剛希望該書的發行“一石激起千層浪”,能得到更多海內外專家、學者、鑒藏家的共識與呼應。
 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、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、資深文物專家雷從雲總結了該書所選元明清官窯的特征。書中元朝的十餘件瓷器氣勢宏大、形制多樣、色彩濃艷、紋飾灑脫,其中,元青花如意觀音瓷塑為目前海內外僅見。明朝瓷器在元瓷基礎上發揚光大,出現了許多新品種、新器形,豐富多彩,而該書收錄的百件左右的明朝瓷器近乎涵蓋了自洪武、永樂至嘉靖、萬曆整個明朝的官窯瓷器。清朝瓷器數量不大但器類多樣、色彩豐富、工藝精絕,均為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較有代表性的景德鎮官窯瓷器精品。
 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、中國考古學會理事、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李輝柄為該書撰寫前言稱,“中國自古有‘瓷國’之稱,而景德鎮則是中國的瓷都。景德鎮瓷業的發展以及燒瓷的歷史,根據文獻記載以及考古資料證明,還有許多‘空白’尚待充實。著名收藏家王雍剛先生及他的團隊瓷器的收藏,不僅數量大、品種多,而且質量精,填補了景德鎮瓷業史上的空白,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。”
  孫瀛洲古陶瓷學術研究室主任、孫瀛洲紀念館館長、著名古陶瓷專家孫洪琦評價王雍剛為“國人傳遞正能量的藏鑒家之一”,相信他的收藏理念及藏品會走出國門,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陶瓷文化。
  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專程致信賀新書出版,稱《知行精舍典藏元明清官窯精品鑒賞》一書為“琳琅滿目,美不勝收矣。人間精妙,雖不能妄言盡已在此,於好者而言,亦不遠也。”並贊“雍剛先生長於收藏,而又有著述;既能辨器物於毫巔,又勤於思索其精要。汪洋恣肆,無涯無際,好大快活!此誠難能可貴哉!願先生萬叢桿頭,於傳承中華文明方面,再上層樓。令國寶之美,更加廣為流布,則善莫大焉。”
  發佈會當天,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劉小青,中共重慶巿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岱良,中新社重慶分社社長李安江,重慶市生產力發展中心秘書長嚴曉光,重慶市文物局局長幸軍,重慶市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、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館長管維良,故宮博物院研究員、著名已故一代宗師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學者孫瀛洲嫡系傳人、孫瀛洲紀念館館長孫洪琦,著名僑領、中加(加拿大)友好使者托馬斯·王福才,重慶收藏協會副會長、玉器專家劉大玉等出席新聞發佈會,共品中國古陶瓷之大美。(完)  (原標題:《元明清官窯精品鑒賞》新書發佈 展中國官窯珍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26fqcc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